SSD / 固態硬碟
-
「錸德 RiDATA Premier Series SSD 240GB」實測開箱,金色璀璨的固態硬碟新兵!
錸德於2015年推出了RiDATA Premier Series SSD系列的消費級固態硬碟,共有兩種容量,其中120GB採用「傲世黑」的外型配色,而240GB則採用「奢華金」的顏色造型。兩款皆採用簡易紙盒包裝,並可以透過顏色來清楚分辨不同的容量,讓消費者方便選擇。 錸德這兩款Premier Series SSD,將容量(120GB、240GB)標示直接打印在SSD的金屬外殼上,表示兩款產品的料件當初就沒有規劃要拿來共用,讓消費者能依照顏色的不同來辨識該SSD產品的容量!以其黑色款的120GB而言,在外包裝上有標示:讀取效能達到550MB/s,寫入高達190MB/s。至於金色款的240GB則無標示讀寫速度。接下來我們將以240GB作為本次測試主角,來看看這家由台灣製造的SSD效能表現。 本次介紹的錸德Premier Series 240GB SSD,採用2.5吋、7mm厚的SATA硬碟外型設計,支援SATA 6Gbps的傳輸介面,重量
-
「美光 Crucial BX200 960GB SSD」實測開箱,TLC SSD強悍新兵報到!
大家都知道,SSD是因為廠商將其內建的快閃記憶體從SLC轉換成MLC之後,從2011年開始,價格節節崩盤,也讓SSD更快速的走進尋常人家。然而隨著價格越殺越見骨,廠商為了維持利潤,只好研擬推出價格更低,採用T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自從Samsung、SanDisk推出的TLC SSD在玩家圈獲得不錯好評後,緊接著OCZ、Plextor也按照原訂計畫,推出採用TLC快閃記憶體的入門級固態硬碟產品Trion 100和M6V;而前些日子,Micron(美光)也發佈了其最新款的SSD產品「Crucial BX200」系列,現在除了Intel之外,一線SSD固態硬碟廠商都推出了TLC固態硬碟,可以預見,TLC固態硬碟將會慢慢成為主流產品之一。 Crucial BX200是Micron第一款導入T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產品,被定位在入門經濟款,主要是用來取代先前BX100的位置。不過兩者確有著同樣的堅持,同樣使用由台灣廠商慧榮科技(Silicon Motion, SMI)所設計的4通道控制器,而BX200使用的是新型的SM2256,並沒有堅持使用和BX100相同的SM2246EN;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最高讀取速度可到540MB/s、最高寫入速度也可到達490MB/s,至於4K讀取部分,隨機讀取速度為66000IOPS、隨機寫入速度為78000IOPS。 與前一代BX100相比,寫入速度稍微有所提升,但讀取速度就慢了一些。除此之外,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SM2256加入了NANDXtend解錯修正技術,能有效提升了TLC快閃記憶體在使用上的可靠度;若是再搭配上正確的快閃顆粒以及調校過後的韌體,就算是入門等級的產品,也可能發揮出驚人的讀寫效能。 √ 處理器:Intel Core i5 6600K @3.5GHz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 8GBx4 √ 主機板:ASUS MAXIMUS VIII GENE √ 電源供應器:CoolerMaster V1200 √ 主系統硬碟:OCZ Vector 180 240GB √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 這次隨著Crucial BX200而來的,還有就是終於加入的自家SSD專屬軟體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雖然功能上和其他家提供的軟體沒有太大差異,較為特別就是多了Momentum快取,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系統記憶體來加速整體效能;而其他的像是該有的硬碟偵測、韌體更新、磁碟機清理、性能回復等功能也全都具備了。 Crucial BX200 960GB介紹影片 按照製程與快閃記憶體的價格來說,TLC SSD應該要比MLC SSD更佳便宜才是,但從之前Samsung所推出的SSD 840、SSD 840EVO系列,以及SanDisk的Ultra II來看,不但沒有比較便宜,相反還更貴上一些,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市場需求還未開出。不過從今年年中開始,隨著OCZ的Trion 100、Plextor的M6V正式投入市場,現在又有Crucial BX200的加入,使得TLC SSD的價格已經漸漸與MLC SSD拉近。 從原價屋最新的報價中可以看到,目前240GB與480GB這個級距的TLC SSD與MLC SSD幾乎已經沒有價差,若剛好又碰到廠商進行活動,那價格更低的TLC SSD勢必比MLC SSD更能引誘消費者購買。 廠商名稱:Micron Technology, Inc. - 美光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757-6622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Genuine - 捷元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95-6677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OCZ TRION 100 240GB SSD」實測開箱,入門級固態硬碟中的高速跑車!
2015年的SSD市場詭譎多變,先是Intel倒貨,價格一路狂殺,接著,全球各大品牌SSD業者,只好跟進價格戰。接下來,Samsung率先引爆3D V-NAND的新一代3D Flash規格戰,宣布旗下MLC SSD、TLC SSD全部進入3D V-NAND世代。接著,2014年6月3日隨身碟與固態硬碟大廠SanDisk丟出震撼彈,宣布推出10年保的Extreme PRO SSD。接著,2014年7月1日,Samsung在自家的Samsung SSD Summit,也宣布推出10年保SSD,採用MLC Flash的SSD 850 Pro報到,一場保固戰來襲。2015年09月份,擁有SSD關鍵零組件技術的SanDisk,宣布招親,Micron與WD都表達高度意願。2015年10月21日,WD宣布以美金190億元併購SanDisk,震撼了SSD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SSD的下一場大戰,在傳統SLC Flash與MLC Flash為核心元件的SLC SSD與MLC SSD之後,預料會是TLC Flash與3D V-NAND的新一代3D Flash,也就是TLC SSD與3D Flash SSD的大戰。Samsung已經洞燭先機,2013年時就已經切入了TLC Flash,率先進入TLC SSD市場。2013年07月18日,Samsung SSD Global Summit論壇上面,Samsung宣布繼原本的採用21nm Toggle Mode TLC Flash,為所稱的TLC 2.0版本Samsung SSD 840出貨之後,再接再厲,推出了第二款TLC SSD,採用了19nm Toggle Mode TLC Flash,一樣為TLC 2.0,新款命名為Samsung SSD 840 EVO。由此可見,當年SSD 840 EVO已經是導入了第二代TLC Flash,2014年底又發表了新的SSD 850 EVO,使用了引進3D V-NAND的TLC Flash,這則是所稱的TLC 3.0版本,高階的SSD 850 Pro,則是引進了3D V-NAND的TLC Flash。 TLC Flash可以用嗎?按照第一家推出TLC SSD業者的說法,Samsung表示,它的TLC SSD,已經在效能與耐用度上面,跟MLC SSD一樣水準。Samsung SSD 850 EVO的耐用度如何?按照Samsung的說法,120GB、250GB提供了五年保固與75TBW的寫入量保固,500GB與1TB版本則提供了五年保固與150TBW的寫入量保固,按照Samsung 850 EVO的TLC SSD耐用度來看,遠遠超越了市售不少MLC SSD的耐用度。由此可見,TLC Flash並不如謠傳那麼差勁,TLC SSD有可能是未來明日之星。 2014年08月19日,SanDisk宣布推出搭載TLC Flash的固態硬碟,命名為Ultra II。2015年06月02日,OCZ也發表了搭載TLC Flash的固態硬碟,命名為TRION 100,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調查,TRION 100 SSD台北光華商場正式上市時間為2015年07月24日。狹帶著更低製造成本與更大容量優勢的TLC Flash,全新的入門級TLC SSD固態硬碟持續進入市場,可說是一場新的TLC SSD大戰山雨欲來。 OCZ是一家傳奇性的品牌,2002年08月創立以來,就已勢如破竹的態勢,持續往前衝。OCZ這家公司,原本主要經營的是記憶體模組、USB隨身碟市場,2007年05月併購了PC Power & Cooling,也開始介入散熱器市場,以及電源供應器市場。接著,開始進入了固態硬碟市場,OCZ可以說是最早進入SSD市場的記憶體模組業者之一,然而,OCZ在固態硬碟市場的成功,也讓其他記憶體模組業者跟進。2010年04月24日,OCZ在NASDAQ上市掛牌,接著,同年OCZ更加速擴張SSD市場版圖,開始進軍PCIe SSD市場,以及SAS市場。2011年01月11日,OCZ宣布退出記憶體模組市場。 2011年03月,OCZ宣布併購韓國Indilinx,宣布以價值美金3200萬的股票,取得SSD控制器關鍵技術。2012年初,OCZ原本有可能被Seagate併購告吹。2012年,OCZ因為可疑的財務操作,開始走入下坡。2013年11月27日,OCZ股票被迫暫停交易,接著打算提出破產申請,這時候TOSHIBA表示有高度的興趣。2013年12月02日,OCZ宣布,TOSHIBA以美金3500萬元,併購OCZ所有資產。2014年01月21日,OCZ正式宣布成為TOSHIBA集團一份子,並且正式改名為OCZ Storage Solutions,新品牌的後面,還標示有A Toshiba Group Company,代表著OCZ浴火重生,後面還有富爸爸Toshiba撐腰,由於富爸爸掌握了關鍵了Flash資源,這也代表著,OCZ接下來擁有源源不絕的Flash子彈供應,可以努力擴展全新的Storage版圖。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02月10日,OCZ宣布把之前併購來的PC Power & Cooling,賣給了FirePower Technology,這也代表著OCZ未來將只專注於儲存領域的發展,快閃記憶體為主的儲存領域,固態硬碟將是主力的產品,要成為固態硬碟的領導品牌! OCZ Storage Solutions在浴火重生之後,市場策略已經有了改變,以往動輒機海戰術的作戰方式,現在轉換成為密集火力的戰鬥。產品的話,主要分成消費級產品線與企業級產品線。最新的產品布局,消費級產品線的話,現在只分成SATA 3 SSD與PCI Express SSD。SATA 3 SSD依照等級,旗艦級為Vector 180,進階級則有跟AMD合作的Radeon R7與自家的Vertex 460A,入門級則有ARC 100,以上皆為採用MLC Falsh的MLC SSD,入門級最新則是TRION 100,這則是採用TLC Flash的TLC SSD。PCI Express SSD則只有RevoDrive 350。企業級產品線的話,現在只分成SATA與PCIe產品線,SATA產品線,依照等級,旗艦級Intrepid 3000,進階級為Saber 1000 HMS、Saber 1000,入門級為Deneva 2,PCIe產品線,依照等級,旗艦級Z-Drive 6000,進階級Z-Drive 4500,並有推出軟體解決方案。此外,OCZ還針對了售後服務加強,推出了ShieldPlus Warranty,簡單來說,這就不幸遇到瑕疵或故障,提供線上填表到府收送的售後服務。長久以來,OCZ代理商為大衛肯尼CyberSlim,但售後服務經過代理商轉送原廠,或遇到同產品缺貨或停產的狀況,產品送修往返,也就會比較礦日費時,若由原廠直接處理的話,整個售後服務的處理速度也可以加快。ShieldPlus Warranty,就是屬於一個原廠直接對消費者的售後服務,只需要到OCZ官網,線上填寫RMA,OCZ就會派快遞送來新品,並把瑕疵或故障的舊品收回。當然,這也顯示出,OCZ Storage Solutions,經營儲存市場更加積極! OCZ TRION 100 SSD,台灣地區上市的時間,幾乎與北美同步,不過,在這款採用TLC Flash的新一代入門級TLC SSD上市之後,上一階採用MLC Flash的ARC 100 SSD,大缺貨了一段時間。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前陣子經常在原價屋,遇到玩家在詢問,到處都找不到ARC 100 SSD現貨,而北美地區則沒有斷貨的狀況,經過向原廠詢問,則是因為熱賣,造成暫時缺貨的狀況,並開始進行補貨動作。目前光華商場這邊,ARC 100 SSD已經恢復了部分型號的供貨。TRION 100 SSD,採用的則是OCZ富爸爸Toshiba原廠解決方案,快閃記憶體的部份,使用的是TLC Flash,為19奈米製程Toshiba A19 TLC Flash,控制器使用的則是Toshiba TC58NC 1000GSB-00控制器,由電路板外觀可以輕易辨識出來,這就是Phision PS3110-S10貼牌控制器,介面為SATA 6Gb/s,也向下相容於SATA 1.5Gb/s與SATA 3Gb/s,共推出有120GB、240GB、480GB與960GB版本。至於存取效能的部份,讀取速度的話,各版本皆可以達到550MB/Sec,寫入速度的話,120GB可達450MB/Sec,240GB可達520MB/Sec,480GB與960GB皆可到達530MB/Sec。 OCZ TRION 100 SSD,由於是採用了TLC Flash,而且是19奈米製程Toshiba A19 TLC Flash,由於,外界對於TLC Flash有著很高的疑慮,加上它是顆TLC SSD,因此對它的耐用度存疑。先前,SSD開始進入市場時,也就是最先推出的固態硬碟,剛開始是有使用SLC Flash與MLC Flash,兩者的差異在於寫入壽命與價格,SLC Flash的寫入壽命優於MLC Flash,MLC Flash的價格則優於SLC Flash,後來又發明了TLC Flash,TLC Flash的寫入壽命又少於MLC Flash,不過TLC Flash的價格則又更便宜。簡單來說,使用SLC Flash的叫SLC SSD,使用MLC Flash的叫MLC SSD,而使用TLC Flash的叫TLC SSD。OCZ TRION 100 SSD的耐用度,其實也有相當不錯的表現,OCZ官網就有這段說明:「Never Fear, OCZ Endurance is Here」,120GB一天可寫入27GB/day,總寫入量為30TB,240GB一天可寫入55GB/day,總寫入量為60TB,480GB一天可寫入110GB/day,總寫入量為120TB,960GB一天可寫入219GB/day,總寫入量為240TB,其耐用度比大家所預期的還要更加耐操! 我們這次拿到的OCZ TRION 100 SSD系列240GB,其型號為TRN100-25SAT3-240G,Windows 7 SP1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223.45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SAFM11.1,雖然這款固態硬碟上市沒多久,不過,已經在2015/09/23推出了新版韌體SAFM11.2,目前市售版本的韌體11.1,一定要更新到最新版11.2。為什麼一定要更新韌體呢?根據OCZ的更新說明檔案,解決了三個問題,包括了密集的I/O之下停止工作,提高了睡眠喚醒的功能,以及DevSLP深度睡眠的喚醒。已知問題的話,舊款使用NVIDIA晶片組的MacBook Pro,包括MCP70與MCP89K都有相容性問題,桌機的話,nForce9晶片組主機板也有相容性問題,還好,nVIDIA已經退出桌機與筆電晶片組、主機板市場,這個相容性問題,應該不容易遇到。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OCZ-TRION100 240.0 GB。韌體版本為SAFM11.1,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也有支援DevSleep,不過,沒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SSD累計寫入與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SAFM11.1,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1907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233.57GB。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2.9MB/Sec,寫入速度:498.8MB/Sec。測試結果,讀寫效能超越官方標示規格,整體效能算是非常勇猛。CrystalDiskMark的標準測試與0Fill測試,兩者效能測試差異相當小,並沒有壓縮寫入功能。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29.7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06.7MB/Sec,寫入速度的部份,變化幅度相當大。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算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297.86,以入門級固態硬碟來說,效能表現算很搶眼。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28.01MB/Sec,寫入速度:489.70MB/Sec,總分達到了537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62.561MB/Sec,寫入速度:537.250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63.151MB/Sec,寫入速度為533.315MB/Sec。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這用來形容固態硬碟市場,非常貼切。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先前說永不死機的SLC SSD,在SLC Flash沒有成本優勢以後,上游沒有工廠願意繼續生產之下,已經日落西山,目前雖仍有少量的產品持續銷售,但已經確定是把最後的庫存品出清。SLC Flash轉進MLC Flash之後,消費者要求更低的價格,而且效能還要更好,逼著最好的SLC Flash,先是讓出寶座,再來就下台一鞠躬,代表著SLC SSD推出市場,MLC SSD成為明日之星。在末端消費者要求更低價格之下,MLC Flash終究還是不夠便宜,這時候更便宜的TLC Flash,已經在市場推行了好一段時間,技術持續突破之下,也到了TLC SSD的新時代,確定了MLC SSD終究有一天會被取而代之。現在,正是TLC Flash正式開始大舉進入市場的時刻,效能不但會越來越好,耐用度會越來越高,而且,可以確定的,價格會越來越低。這次OCZ TRION 100的話,則是在傳統2.5吋SATA 6Gb/s介面,提供了很勇猛的效能,價格上未來則還有調降的空間: ●120GB →原價屋報價:1,580元 ●240GB →原價屋報價:2,580元 ●480GB →原價屋報價:5,290元 ●960GB →未有現貨 ※調查日期:2015年11月08日 ●120GB →原價屋報價:1,299元 ●240GB →原價屋報價:2,190元 ●480GB →原價屋報價:3,990元 ●960GB →未有現貨 ※調查日期:2015年12月19日 ●120GB →原價屋報價:1,299元 ●240GB →原價屋報價:1,980元 ●480GB →原價屋報價:3,990元 ●960GB →未有現貨 ※調查日期:2016年02月06日 目前,OCZ在入門型固態硬碟產品線,共有TLC SSD的TRION 100與MLC SSD的ARC 100,從目前市場上的反應看來,ARC 100由於效能強悍,加上價格並不貴,持續熱銷。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的調查,店家時常都會遇到玩家詢問這款ARC 100,不過,各型號庫存,前陣子都已經賣光,缺貨了好一段時間,最近則又是重新上架。若一定非OCZ不可的話,又要買入門級固態硬碟,現在馬上會遇到一個問題,到底要買OCZ TRION 100,還是OCZ ARC 100 240GB呢?不過,再過一陣子之後,若TLC Flash的價格持續下跌,TLC SSD的報價越來越平易近人的話,戰況就有可能又會大幅改觀。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OCZ TRION 100 240GB SSD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TLC SSD不是弱雞,而是一個猛男,而且速度快得不得了。由於這款固態硬碟,在台北光華商場,也已經上市要滿四個月。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調查,TRION 100 SSD台北光華商場正式上市時間為2015年07月24日,還需要更多市場的考驗,才能知道是不是真正的英雄。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除了有不錯的接受度之外,並沒有傳出災情,加上OCZ推行新的ShieldPlus Warranty,提供到府收送的優質售後服務,在市場的嚴格考驗之下,這款SSD,雖然是OCZ的第一款TLC SSD,但已經初步獲得了消費者的肯定。而且,以入門級固態硬碟來說,這樣的效能,真的是戰鬥力很勇猛,幾乎是快要可以打趴更上一階的產品,加上三年保固到府收送優質的售後服務,不但入門級固態硬碟中的高速跑車,也值得消費者來親身體驗看看! 廠商名稱:TOSHIBA OCZ 廠商電話:408-733-84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宇瞻 Apacer AS2280 128GB」實測開箱,M.2 2280 MLC SSD固態硬碟!
宇瞻(Apacer)的M.2 SSD模組家族,共有2242、2260、2280等規格長度,提供8GB~256GB不等的容量,可搭配當今Z97以上的主機板都已經內建的M.2插槽,讓客戶選擇來安裝作業系統,或者搭配Intel SRT (快速反應技術)使用。 宇瞻Apacer AS2280 128GB的M.2 SSD,零售包裝採用類似記憶卡的紙板包裝,撕開後即可取出。採用M.2 2280規格長度,提供SATA 6Gbps的傳輸介面。容量共有128GB與240GB兩款,標榜連續讀取/寫入效能分別是520/175MB/s,IOPS (4K隨機)讀寫分別是85K/70K。標準工作溫度為0~70°C、儲存溫度範圍是-40°C~+85°C,耐震強度達1500G/1.0ms。搭配其主控晶片具備錯誤修正碼達72bit/1KB,以及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達1百萬小時,適合應用在需要經常存取,或者在嚴峻環境、需要24/7全天候運作的電腦系統使用。宇瞻提供3年保固,讓客戶無須擔心售後服務問題。 主控晶片標示為Apacer SCPS09PH (即Phison PS3109-S9),搭配2顆IP79G5SAPH的MLC快閃顆粒 (即IMFT非同步16nm MLC),能支援Wear-Leveling(平均抹寫儲存區塊)、ECC (Error Correction Code,自動錯誤校正)、DEVSLP(Device Sleep)電源模式。而由於Windows 7以後開始支援TRIM指令,可在系統閒置時將已刪除的資料從快閃儲存單元裡抹除掉,以便長時間使用後不會發生效能驟降的情況。 在實測效能上,以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有500/403MB/s的水準,超過官方數據。而在4K隨機讀寫也有96.59 / 46.80MB/s的成績。以AS SSD Benchmark測得的分數為454分,Anvil Storage Utilities則有2159.47分。以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讀寫速度,最高可達541685 / 448460kB/s的成績。以HD Tune Pro測試讀寫最大值為267.2 / 288.9 MB/s。 整體而言,宇瞻Apacer AS2280 128GB,以犀利的價格,以及快速的存取效能,適合用來做開機碟,提升整體系統運作效能,以增進工作效率。 廠商名稱:Apacer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67-8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SD硬碟熱賣 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問卦] SSD硬碟爆紅的八卦?」。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大家開始發言,討論SSD怎麼會爆紅。一開始,網友看錯,把SSD,看成SOD。接著,網友說,哪裡爆紅了?早就變成基本配備。再來,有人說,越貴越快。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SSD是英文全名Solid State Drive的縮寫,也被稱為Solid State Disk、Electronic Disk,是純電子化的硬碟機。傳統的SSD,把資料儲存在SLC、MLC或TLC的NAND Flash裡面,分別做成SLC SSD、MLC SSD或TLC SSD。最新的SSD,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然而,即便Flash一直降價,讓SSD的價格更具競爭力,但仍無法跟HDD抗衡,也因此,業界的作法,則是建議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裝在SSD,資料裝在HDD,以SSD+HDD混合使用,既可以得到SSD的高效能,又能得到HDD的大容量,可滿足電腦用戶兼具高效能與大容量的需求。 SSD發展至今,作為電腦主要儲存應用,已經有8年的時間。最早在桌機電腦市場,開始出現消費級SSD,是在2007年,出現了PATA與SATA 1.5Gb/s的SSD,不過,當時用的是NAND Flash,正值是SLC Flash與MLC Flash改朝換代的時刻,所出產的Flash單位容量很小,加上價格非常貴。因此,市場上只有16GB、32GB、64GB版本,加上價格非常貴,即便速度很快,儲存容量根本不夠用,最終根本無法普及。OCZ則是這時候開始嶄露頭角,是第一家在SSD品牌世界裡,發光發熱的業者,而後,開始有更多的SSD業者跟進。2008年之後,SATA 3Gb/s成為主流,SATA 3Gb/s的SSD也終於出現,玩家圈是第一個接受SSD的市場。 2008年起,SATA 3Gb/s的SSD,開始在玩家圈熱賣之後,Intel也進入了SSD市場,針對消費級市場,推出了基於MLC Flash的X25-M與X18-M系列,販售80GB、160GB版本,針對企業級市場,推出了基於SLC Flash的X25-E系列,販售32GB、64GB版本,SSD開始大規模進入市場,從原本只有玩家圈接受,拓展到了一般消費市場,以及企業市場。 2009年12月2日,Micron展示了旗下最新的Marvell 88SS9174控制器,正式推出SATA 6Gb/s的RealSSD C300,Micron除了以自有品牌出貨,也透過旗下子公司crucial出貨,到了2010年,可以說正式進入了SATA 6Gb/s的SSD新時代。Marvell於SATA 6Gb/s的SSD一戰成名之後,演變成為SATA 6Gb/s的SSD世界大戰,後續SandForce、Marvell、Indilinx、SAMSUNG、JMicron、PHISON、SMI、Intel與linkmedia的SATA 6Gb/s控制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2013年07月18日,一個劃時代的SSD出現。Samsung SSD Global Summit論壇上面,Samsung宣布,繼原本的採用21nm Toggle Mode TLC Flash,為TLC 2.0版本的Samsung SSD 840系列出貨之後,再接再厲,推出了第二款TLC SSD,採用了業界最先進的19nm Toggle Mode TLC Flash,新款命名為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一樣為TLC 2.0版本。後來,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銷售到全世界,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然而,TLC SSD真的那麼不耐用嗎?經過不少玩家進行的實際耐用度測試,發現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其TLC SSD,達到了跟MLC SSD一樣的耐用度,很顯然的,除了TLC Flash本身的體質好壞有差,SSD控制器的設計是關鍵,才能把比較差的TLC Flash,發揮出MLC Flash的耐用度,這就是技術的考驗了! SSD用的NAND Flash,不是只有分成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早在好幾年之前,半導體業界就提出了新論點,新的看法是半導體製程,要從往更高密度發展,改從把原本的水平結構,發展成所謂的垂直結構,簡單來講,就是做成3D結構。這樣的垂直結構的話,相當適合Flash發展。最新的NAND Flash,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說白一點,這就是3D的MLC、TLC。此外,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至於,3D NAND Flash之後,為什麼MLC結構會出局,原因是做多少層已經不是問題,由此可見,容量已經不是技術瓶頸,成本也繼續大幅下降,很顯然的,TLC結構,或者,更新的QLC結構,有可能會是未來3D NAND Flash的主流,以備用容量來增加可抹寫次數,以空間換取時間。目前,使用3D NAND Flash,只有Samsung SSD 840 EVO與850 Pro系列,兩者都是使用TLC結構的3D NAND Flash。預計,明年起,SSD價格將會更殺,目前各大SSD控制器業者,都在加緊開發新的3D NAND Flash控制器。2016年起,可預見的,將會是3D NAND Flash的天下。 ================= 現在開機都要用SSD來當系統碟 才會快又爽 不用SSD好像就不潮了 有沒有SSD硬碟爆紅的八卦? 但還有分什麼SATA M.2 PCI-E 不知道那種最好? 似乎是越貴越好越潮的樣子 ================= ----------------------------------------------- ----------------------------------------------- SSD優點的話,由於是純電子設計,沒有機械老化的問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效能、低延遲,不但讀寫速度快,IOPS也遠遠超過傳統HDD,還擁有體積小、低厚度、重量輕、無噪音、抗震動、抗旋轉、抗撞擊、抗環溫、低耗材、低耗電、低廢熱,還具備了高可靠度與高耐用性的優點。當你開始用SSD,習慣SSD的高效能、低延遲,10秒內冷開機的話。開始習慣了,作業系統無延遲,程式開啟速度快。用過,就回不去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OCZ Trion 100 480GB」實測開箱,TLC SSD精銳新兵報到!
SSD市場大打價格戰,為了推出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今年許多SSD廠商都計畫推出搭載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產品,而OCZ Trion 100就是最近最新推出的TLC SSD。 OCZ目前已經是Toshiba子公司,具備SSD主控制器與母公司可全力支援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搭配自行研發的韌體,可以徹底發揮硬體的實力,確保存取的穩定性與提升使用壽命。所推出的Trion 100系列SSD,就得到了Toshiba母公司的全力支援,這次送測的是容量480GB的版本,主控制晶片採用Toshiba TC58NC主控制晶片,搭配4顆型號為Toshiba TH58TET0UDKBAEF的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另外還有一顆當作快取的NANYA NT5CC256M16DP-DI DDR3-1600 512MB記憶體。編輯使用HD Tune與CrystalDiskInfo進行檢測。CrystalDiskInfo偵測出這顆硬碟的型號為OCZ-TRION 100,容量為480.1GB,韌體版本1SAFM11.1。傳輸模式為SATA 6Gb/s,支援S.M.A.R.T.,APM,NCQ,TRIM,DevSleep功能,但無法偵測出已寫入容量的資訊。HD Tune偵測硬碟容量為457732 MB,實際可用空間為457584 MB,格式化之後可用447.1 GB。 在效能測試部分,我們使用了AS SSD、HD Tune與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根據廠商提供數據,這款SSD的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50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30MB/s。實際測試結果,AS SSD數據是最大讀取520.06MB/s,最大寫入475.67MB/s;CrystalDiskMark數據:最大讀取560.0MB/s,最大寫入521.2MB/s。但是比較奇怪的是,HD Tune寫入速度曲線呈現相當奇特的高低落差,除此之外,傳輸效能表現相當優異,不輸給許多效能型SSD。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4.0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DELUXE:Rev. 1.0 BIOS:1702 ( 04/10/2015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顯示卡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OCZ Trion 100 480GB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8.1專業版 x64 回想SSD剛推出的時候,大家也是質疑MLC SSD的寫入壽命遠遠不如SLC SSD,但隨著技術進步與韌體的良好控制,現在市售的MLC SSD,其寫入壽命表現都相當不錯。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具備單位儲存容量高,成本較低的優點,雖然寫入壽命相較SLC與MLC快閃記憶體低,但隨著製程技術進步與韌體的良好控制,TLC也能提供一定的穩定性與壽命。市售SSD中,Samsung 940 EVO與SanDisk Ultra II SSD就已經率先採用TLC 快閃記憶體顆粒,其使用壽命也並未傳出有使用者反應太短的問題。市售的隨身碟,手機內建儲存,甚至連Apple iPhone 6也都有使用TLC快閃記憶體。根據OCZ提供的耐用度數據,Trion 100 480GB SSD的總資料寫入壽命約為120TB,每日建議資料量為110GB,一般來說,除非每天大量下載資料,否則這樣的資料量相當足夠。OCZ也為產品提供了三年時間的ShieldPlus保固服務,當遇到SSD故障時,只要是判定為不良品,就可以免費更換新品,對使用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保障。對於重度玩家來說,TLC SSD可能並不適合你,但對於每天寫入資料量不多的使用者來說,如果TLC SSD的價格有優勢,也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TLC SSD要想普及,除了寫入壽命的疑慮外,最重要的還是售價。目前根據廠商所提供的建議售價,Trion 100 120GB建議售價為56.99美金,相當於台幣1771元;240GB建議售價為87.99美金,台幣約2734元;480GB建議售價為184.99,台幣約5748元;960GB建議售價為369.99美金,台幣約11496元,這樣的售價與市售許多廠商同容量的入門型MLC SSD價格差不多,實在是沒有競爭力,希望台灣上市後能有更殺的價格,才能吸引使用者購買。 連結=(01) PNY CS1031 1TB M.2 2280 SSD實測開箱,NVMe Gen3x4物超所值入門型固態硬碟![http://www.pcdiy.com.tw/detail/24815]
-
「中銨 ICY DOCK ExpressCage MB322SP硬碟抽取盒」實測開箱,5.25吋擴充槽的硬碟擴充好幫手!
隨著大量的影音內容、個人檔案被上傳到雲端後,現在只要開啟瀏覽器或App就能觀看和使用這些檔案,因此光碟機使用機會越來越少,於是有不少玩家開始將改裝的腦筋動到5.25吋槽上。ICY DOCK ExpressCage硬碟抽取模組的大小剛好可以塞在5.25吋空間裡,將其變成2個2.5吋SSD/HDD加上1個3.5吋HDD的擴充槽。機身外殼為金屬材質,可快速帶走裝置運作時產生的熱;托盤採用ExpressTray Mini設計,壓一下右邊按鈕即可將拖盤拉出,同時支援9.5mm和7mm高度的硬碟,托盤底部附有2支凸起的螺絲,能將硬碟機固定在托盤上,若擔心硬碟機會滑動,可將托盤後方的兩個孔位鎖上螺絲。3.5吋擴充空間位於拖盤下方,可安裝1顆3.5吋硬碟機,不過因為沒有拖盤,所以得靠機身兩側的螺絲孔位將硬碟機與模組固定在一起。 型號:MB322SP-B 適用空間:1×5.25吋空間 適用裝置:2.5吋HDD/SSD x2、3.5吋HDD x1 適用裝置介面:SATA I/II/III、SAS(單通道) 傳輸速度:最高支援6Gb/sec,依硬碟傳輸速率而定 連接埠:7pin SATAx2、15pin電源x1 熱插拔:支援 材質結構:鋁合金 尺寸(L x W x H):145.8x41.3x151.1mm 重量:346.3g(不含硬碟) 3.5吋空間除了安裝硬碟機外,也可以透過ICDY DOCK模組來達到擴充其他功能的目的,例如,可再裝入一個2.5吋x2擴充盒,變成4個2.5吋硬碟空間;或是裝入USB 3.0 Hub模組,便擁有4個USB 3.0埠+1個USB 2.0埠+7合一讀卡機;或是裝入風扇控制器模組,來控制整部電腦的風扇轉速。至於效能上的表現,我們安裝了SP S85 240GB SSD和WD Red 1TB HDD來進行測試,發現不管是SSD還是HDD的分數,在擴充模組裡和直接和主機板對接時的分數幾乎一樣。總的來說,MB322SP-B除了可以安裝2組2.5吋和1組3.5吋儲存裝置外,還能利用其他模組來擴充額外功能,在使用上彈性更大,更適合內部空間有限的機殼,以及工業電腦使用。 廠商名稱:Awesome - 和順電通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362-680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中銨 ICY DOCK ExpressCage MB324SP-B」實測開箱,5.25吋4-Bay多功能硬碟抽取盒!
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在購買或自組DIY電腦的時候,幾乎都不會在購買光碟機,因為用到的機率越來越少,但大部分的機殼都是有預留其使用空間,尤其是對內部擴充空間相當有限的小機殼來說,放著不用實在很可惜。本次介紹的ICY DOCK ExpressCage硬碟抽取模組,就是能將1個5.25吋空間變成可安裝4顆2.5吋SATA/SAS介面SDD或HDD的硬碟外接盒,產品型號為MB324SP-B。 這次,我們拿到了中銨ICY DOCK ExpressCage MB324SP-B,這是一款很特殊的硬碟抽取盒,可安裝4組2.5吋硬碟機,無論是安裝SSD,或者是HDD,安裝與使用上都相當簡便。 型號:ICY DOCK ExpressCage MB324SP-B 適用裝置:SAS、SATA介面HDD及SSD 傳輸速度:最高支援6 Git/s 連接埠:7pin SATAx4、15pin電源x1 熱插拔:支援 散熱系統:40mm散熱風扇 尺寸:145.8x41.3x140.5mm 重量:440g(不含硬碟) 中銨ICY DOCK ExpressCage MB324SP-B硬體抽取盒,外觀與一般外接盒一樣,硬碟拖盤採彈簧卡榫設計,壓一下右邊按鈕即可將拖盤拉出,機身外殼為金屬材質,拖盤則是塑膠,可能是考慮到SSD比較沒有發熱問題;外接盒本身不具備RAID功能,玩家若有需要可以透過軟體來組成RAID。 為了看看直接和主機連結以及透過外接盒再接上主機板,儲存裝置是否會有效能上的差異,我們分別安裝了crucial M500 480GB SSD,以及WD Red 1TB HDD並透過CrystalDiskMark軟體來進行測試。前者的分數在裸裝下:讀取491.6MB/s、寫入439MB/s;裝入外接盒後:讀取495.6MB/s、寫入441MB/s。後者的分數在裸裝下:讀取116.6MB/s、寫入115.9MB/s;裝入外接盒後:讀取116.7MB/s、寫入69.35MB/s。從上述測試分數可以發現,SSD在裸裝和外接盒裡的分數幾乎沒有差別,但HDD的寫入速度在外接盒中出現掉速的情況。 而風扇轉速調整在Auto和High時所產生的風切聲差不多,調整到Low時便明顯小很多,一旦裝進機殼後就什麼聲音都聽不到了。整體來說,MB324SP-B的確是解決小機殼,以及活用5.25吋空間的最佳解決方案。 廠商名稱:Awesome - 和順電通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362-680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HDD】: →更多的【PCDIY! SSD】: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
-
「岱陽 Sunnywill SW-8013 GT 硬碟加速卡」實測開箱,機械硬碟存取加快神兵利器!
SSD的速度雖然快,但容量還是比不上傳統硬碟機,如果想要兼具高速與大容量的優點,Sunnywill SW-8013 GT硬碟加速卡就能幫你達成。 岱陽科技(Sunnywill)所送測的這款硬碟加速卡是一款相當特別的產品,採用PCIe 2.0 x1介面,卡上有SATA與mSATA(位於介面卡背面)插槽,除了可以將SATA或mSATA介面SSD轉接成PCIe使用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將SSD當作快取,用來加速傳統硬碟機存取檔案的速度,等於是讓SSD+HDDD合體變成Hybrid混合式硬碟。 成功將SSD安裝在SW-8013 GT硬碟加速卡上,並且也安裝到電腦後,硬碟快取功能並不會自動啟動。要啟用硬碟快取功能還必須在Windows中安裝岱陽科技提供的HybridDisk軟體(可從廠商官網下載)。 建立快取硬碟時則可選擇要使用增強模式或最大化模式。預設使用增強模式。使用此模式時,資料會同時寫入到傳統硬碟與SSD,因此資料不會有遺失的風險。在效能表現上,讀取速度會接近SSD速度,但寫入速度則維持傳統硬碟的速度。 最大化模式則是效能最佳化的模式,讀寫速度的表現都會接近SSD。在此模式下寫入資料時會先寫入SSD,之後再以延後寫入的方式將資料寫入到傳統硬碟。如果這時候突然斷電,或SSD被不正常移除,資料因為還沒寫入到傳統硬碟中,就有可能會遺失。為了資料的安全,建議還是使用增強模式。 為了測試Sunnywill SW-8013 GT硬碟加速卡是否對於傳統硬碟機的存取效能有所幫助,編輯使用了WD 2.5吋 Red 1TB硬碟機當作主要硬碟,安裝了全新的Windows 8.1 x64作業系統,使用Plextor M6 Pro 256GB當作快取硬碟,並透過CrystalDiskMark、PCMark 7來測試存取效能,以及BootRacer來測試啟用快取硬碟之後的開機速度差異。 CPU:Intel Core i7-4790K@ 主機板:GIGABYTE GA-Z97X-Gaming G1 記憶體:AVEXIR DDR3-1600 4GBx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980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DPS G 750W 主要硬碟:WD 2.5吋 Red 1TB硬碟機 快取硬碟:Plextor M6 Pro 256GB 作業系統:Windows 8.1 x64 從測試結果可明顯看出,在啟用增強模式之後,傳統硬碟的讀取速度有明顯增加,但寫入速度則沒有變化。若啟用最大化模式,讀取與寫入則都會增加許多。 接著我們也使用PCMark 7來進行測試,了解在啟用快取硬碟之後,實際應用上到底是否有加速的效果。從測試結果看來,加速效果確實還不錯。 為了測試開機速度是否也有所差異,編輯使用BootRacer來進行測試。在未啟用加速功能前,傳統硬碟的開機速度大約是51秒左右,啟用增強模式後,開機速度可加快到34秒,使用最大化模式,開機速度則可縮短到20秒內。不過,實際測試時並不是每次開機都可以有這樣的表現,這與系統開機檔案是否有實際載入到SSD快取有關。 從效能測試成績來看,使用Sunnywill SW-8013 GT硬碟加速卡確實可以幫助提升傳統硬碟機的傳輸效能與開機速度,雖然與SSD本身的速度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使用者可以不用擔心SSD突然掛掉。如果您對於SSD的使用壽命有所疑慮,但又想享受SSD帶來的高速,這樣的產品就非常適合您。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機械硬碟存取加快神兵利器! 廠商名稱:Sunnywill - 岱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3-666-2653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廣穎電通 SP Slim S85 SSD 240GB」實測開箱,高速固態硬碟精銳新兵!
越來越多人使用SSD,SSD市場戰火也越來越猛烈。許多儲存媒體廠商都因此推出自家的SSD來搶攻商機。這款由廣穎電通推出的SP Slim S85 SSD,瞄準了效能市場,並且主打更安心的五年保固,希望能在這片SSD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SP Slim S85 SSD外觀設計比較平實,厚度為7mm,但為附贈墊片,若要安裝到筆電中,要注意厚度的限制。外殼並沒有使用螺絲固定,而是使用卡榫,稍微扳開就能開啟外殼。開啟外殼之後就可以看到,S85 SSD採用的是群聯電子的Phison S10控制晶片,這款控制晶片具備四核心、八通道設計,效能表現相當不錯。快閃記憶顆粒上則沒有任何標示,無從判斷規格,但根據廠商表示,採用的是Toshiba提供的A19 MLC顆粒。不過這樣的作法容易引起使用者疑慮,因此PCDIY!也向廠商建議,之後應該採用有明確標示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以免發生爭議。Slim S85系列SSD預計在6月份開賣,因此廠商目前還未公布建議售價。 為了測試這款SSD的效能,編輯部使用AS SSD、HD Tune與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根據廠商提供數據,若使用ATTO測試,這款SSD的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60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40MB/s,若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最大讀取速度為530MB/s,最大寫入速度則為510MB/s。實際測試結果,AS SSD數據是最大讀取522.27MB/s,最大寫入506.89MB/s;CrystalDiskMark數據:最大讀取544.2MB/s,最大寫入522.5MB/s。測試結果顯示,這款SSD的效能相當不錯,與廠商所標示的速度差不多,甚至更好。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4.0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ASRock X99 Extreme 11:Rev. 1.0 BIOS:(04/21/2015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980顯示卡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SP Slim S85 240GB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8.1專業版 x64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廣穎電通SP Slim S85 SSD 240GB,除了搭載MLC Flash,是款標準MLC SSD,看到了一款存取速度很快的固態硬碟,加上優質的保固服務。整體來說,這是一款不錯的固態硬碟。 廠商名稱:Silicon Power - SP - 廣穎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751-5326 網站: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浦科特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實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3.0 x4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十銓 T-FORCE CARDEA SSD 1TB」散熱片版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浦科特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金士頓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科賦 KLEVV NEO N610 512GB」實測開箱,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SATA 6Gb/s固態硬碟!
- 「金士頓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浦科特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浦科特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美光 Crucial MX300 750GB」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科賦 KLEVV CRAS C710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固態硬碟!
- 「意先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物超所值固態硬碟!